June 14, 2006


社会实践一年祭(四)——黔行漫记序
在贵阳开所谓的记者通报会的时候,有一个胖乎乎的编辑问道:外省的同学此次来贵州是出于何种目的?我说:作为大学生,肩负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
此言一出,才发现自己也许根本承载不了它的分量。
黄平实践,可用如下几字概括:那山,那人,那狗。
看着怎么也翻不完的山,听着鸡犬相闻,想着身边这些可爱的人,还能说些什么,我仿佛脱离了喧嚣的尘世,步入了桃花源。
在老友记对饮的时候,我们没有桃园亦能结义。忽然很舍不得眼前的一切。想以这种方式挽留什么——一段难得的共同的岁月。
曾经想过怎样才算是一个北大人,面对100年的积淀和沧桑,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后辈力不从心。从我而言,北大人之所以怪异,就是因为他们既有市井小民的谈笑,也还能顾及肩负天下的责任。我们也不例外吧。
谨作此文,作为记忆的备份,对抗岁月的流变。
西 瓜
2005年7月 北京


社会实践一年祭(三)——黔行漫记

这是我那次旅行最自恋的表现。在外面走了这一遭,觉得文思泉涌的,不写点什么浑身不舒服。于是在刚回到北京的那几天,就在宿舍里面憋着。总算七天憋出六个字来,趁着有话说,拼命写,成书有10000余字。本来想译成英文的,无奈那时候还与她不熟识,自己能力又不够,这能作罢。不过我一直幻想着能够以20几种语言在全球同步发行的一天能够尽早到来……
取名字的时候,想着早就预谋好的漫记一词,但是XX漫记一直没有想好。我们教育组的5个孩子,自称五虎,后来想到了Snow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恰巧受她蛊惑,读了Mao's Life,于是就写下了黔行漫记,并将英文名字取为Five Star Over Guizhou,现在想起来,还十分满意这个创举(有自恋了哈……)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靠着自恋一步一步挺过来的呢?尤其是在那些寂寞难耐的日子里……

社会实践一年祭(二)——社会实践随想

这是后来写给老廖的感受,当时仿佛总要交什么东西,最后便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挺约巴的。对了,老廖现在已经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好久没有见到他……

本次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赴贵州黄平暑期社会实践历时十五天,让我这个足不出户的人有机会走访一个对我而言很陌生的地方,有机会在象牙塔外体会另一种生活,感受更加真实的社会现实。

我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初衷,主要有三:一是看,看看地方的真人真事,风土人情,生活状况,而不是只做一个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二是想,再看的同时仔细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借以警醒或者激励自己;三是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而这次社会实践主要从两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情和理。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悲喜交加。悲的是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喜的是老乡们的热情。由于自己参与的是贫困教育的课题,所以在教育的现状上特别留心,特别有感触。在我们所到的黄平县旧州镇以及之后所去的下属村寨,我发现了比较严重的城乡二元差距问题。给我一个初步的印象是我们真正应该帮助的群体在农村而不在城镇,而农村有没有自己的吸引力来招徕什么人才和技术,这便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相比之下那些肯到边远地区执教的同学显得是那么崇高和伟大,虽然世人不免冷眼相看,恶言相向,但是他们本身就是无可非议的伟大,而我们作为同龄人也应该支持他们甚至加入他们。之后我同时发现,其实有些城镇里面的教育基础设施貌似非常发达,但是背后又免不了一些无谓的负担,比如升学指标,评比省级示范校的硬件指标等等,荒废了主业,增加了负担,浪费了资源。而这些都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和挽回的,我们大学生到底能在发现问题之后做些什么成了我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幸好,这里有最热情的老乡。他们的淳朴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他们把我们当成是尊贵的客人看待,让我们受宠若惊。将家里下蛋的鸡鸭杀给我们吃更让我们有一种负罪感。而当他们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们,等待我们能给出他们一个好的改变现状的方案的时候,我们沉默了、无语了。我们仿佛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们还可以呼吁,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是贵州,关注所有向贵州一样的地方,关注这里的教育,这里的孩子,这里的希望。

从理性的角度讲,实践证明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研究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同时实践也暴露了我们准备不够充分,对很多突发情况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是以后需要总结和纠正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June 13, 2006

社会实践一年祭(一)——永不再言

报告作了一个又一个。时隔一个月之后,我仍在精心准备每一次黔中的宣讲,按照受众调整自己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的,终于有一天,听说那是最后一次了,我终于可以解脱了。这篇发在未明BBS上的帖子,我留到现在,期望它能在不经意的时刻,警醒我什么……

罗云放出最后那一段视频时,我想哭。

想想自己自从十一岁以来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让自己那两个器官崩溃,就使劲压抑了回去。你不要煽情……尤其不要煽我的情~
我已经不想再说了,不是我厌倦了,而是我害怕了……我能感觉到在无数次的诉说中,麻木慢慢爬上我的每一个细胞,吞噬掉那些曾经纯真的、热烈的思维和感情。仿佛这一切,沦为一种让别人津津乐道的符号,一种可以炫耀的谈资。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相遇都是初逢。我已然说不出一句新鲜的话来,做不出一个单纯的手势了。就连自己想流泪的时候,都不得不反思一下:这是自己内心的锥心泣血,还是这个程序化了的社会的润滑剂……
飞过我天空的那些人还有多少能重新聚集?我终于明白,只有在被共同“孤立”的时候,我们才沦为彼此精神上的补品。有时候,便想要被孤立一辈子,和大家……
《铁与犁》中,我得知“满铁调查”一词。这是日本大学生在日军侵华前夕,到中国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时,进行的类似间谍性质的调查活动,其规模和学术性都让当 今的中国相关学者汗颜。我看到之后,便对自己的实践的学术意义开始怀疑~所以我只说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用一些片面的数据推断一个积患颇深的结论,我开始 害怕了。
大二的时候做过群众演员,收入微薄,工作低贱。我真的明白了,明白了北大学生,真正背在肩上的是责任,装在头脑中的是意识,而不是那太多的荣辱成败和优越感。
我想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褪色吧,有的人(包括我)还很不甘心。好在,我们还有延续,自己内心的延续,还有借着后来人的延续。不管多么形单影只,曲高和寡,都还有人坚持什么。如乔峰说:虽万千人,吾去矣。
如小蒙子所说:某种程度上,不是他们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他们。
社会实践一年祭(序)

不知不觉,离去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有一年了。想起那段峥嵘岁月,心里仍然热血澎湃。忘了是谁说过的,要保持一个东西的完美,那就永远不要再看第二眼。也许是我觉得那次实践太完美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推掉了今年的社会实践邀请。翻了翻电脑,想找找去年这时留下了什么好东西……在这里做一个呈现吧。毕竟现在这个Blog还很不容易登陆,于是还算安全^_^
夜了,在喧嚣中躺下。想起尘封已久的日记。已经很久没有动过笔了。听着一支不知名的钢琴曲,忽然感觉到很轻……一种永恒的感觉涌上心头,顿时像是被圣光照耀。
然而,我,为什么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