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04, 2006

贯通的城市

经常有人抱怨在北京的生活,说这里布满单一功能的“飞地”(地理学,原指一国位于他国国境内不与本国毗连的领土),几乎每次去一个“飞地”,只为了完成一种功能,然后就要越过中间的失落空间赶向另一个“飞地”,对其中任何一个地点人们都无法产生亲切感与归属感。建筑学者张永和称这样的北京为“物体城市”,他说城市肌理被割裂,带来城市的消失,剩下的只是物体。现在的北京,不乏像样的“物体”,但都是以个别的形象出现,商场、写字楼、住宅、餐厅和公园,却很少有整片连续的生活区域。这些“飞地”的存在,让步行成了北京最奢侈的活动。
在曼哈顿生活20年的费菁现在在中央美院建筑系任教,刚完成大栅栏地区的改造规划。眼下,她正和先生傅刚一起忙于酒仙桥地区的整体规划,这个地区在政府的规划里,是要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费菁的路径是从一个个局部出发,打通这些单独功能的“飞地”,目的是把局部区域纳入城市的整体结构中,编成一张大网,使城市真正贯通起来。费菁表示,城市发展是自然的,有时候跟加之其上的标签无关,但是如果城市本身结构不好的话,就算让这个地区成为创意园区,也只是挂一个牌子而已。
佛瑞德·曼森是伦敦南华克(Southwick)地区的前任市政改造与环境局长,1986年到2001年间他都在为这一地区服务。在他看来,城市应该更能容纳各种事情,对决策者来说,不能总去引导,要保证的只是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这意味着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等等,看起来很平庸,但非常重要。其实我从没有预先规划过这个地区一定要有博物馆、剧场,一定要有高级酒店,很多事情就是自然形成的。”沿着泰晤士河边的一系列设施建筑,泰特现代博物馆、市政大厅、希尔顿酒店、伦敦眼还有女王步行道(Queens Walk)都是在佛瑞德任职期间完成的项目。“一次我带一批来自中国中型城市的规划者参观,就让他们在皇后步行道散步,根本没有预先设计路线,只是沿着这条小道走,市场、建筑、河岸、公园,他们都看到了。我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的城市,只需步行就能看到一切。”佛瑞德说。

No comments: